不过,阎行的顽抗也没有持续多久,榆中县城原本就被汉军围攻了许久,如今又得知叛军大败和韩遂被俘的消息,城中守军士气衰微,毫无斗志。
再加上阎行本身也没有多大的野心,所以在段增抵达榆中后不久,他便做出决定,将张横绑缚起来,出城投降。
而金城郡其他各县在得知韩遂败亡的消息后,纷纷派遣使者前来上表投降,许多原本起兵造反的羌人部族也都纷纷遣使前来请求归附。
汉军大获全胜的消息,就如同一阵狂风一般席卷整个凉州。
汉军军威大振,段增的威名更是传遍凉州各地,那些大大小小的羌人部族一听到他的名号,都会感到震颤,让他们回想起当初段颎横扫凉州时的那种恐惧。
唯一让他们感到心安的是,段增虽然在率军打仗方面不下于其父,但段增的杀心似乎没有他父亲那么重。
若是当初的段颎,对于那些造反的羌人部族肯定不会手软;但是现在的段增,却没有这么重的杀心。
当然,段增也不会让这些羌人部族好过,基本上每个来投降的羌人部族,都被段增下令征召大批粮草和战马,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不过摄于汉军的军威,他们也只能乖乖的忍受。
……
略阳县北面,叛军的营地连绵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里是陇西叛军的主力所在,前段时间陇西叛军大举进攻汉阳郡,分兵围攻汉阳各县,而负责给段增主力运送粮草的军队更是遭到叛军的围攻。
好在关键时刻,杨洪下令将运粮车队环绕成车阵,并且占据有利地形,这才打退了叛军的第一轮进攻。
接下来,杨洪又下令大军原地修筑营地,坚守待援。
面对坚守不出的汉军,陇西叛军并不愿强攻,以免付出太大代价。
在他们看来,只要断绝汉军的粮道,让段增的大军陷入无粮境地,就能迫使段增退兵,如此就能达成他们的目的,根本没必要和汉军硬拼。
然而,最近传来的消息却让他们感到惊骇欲绝。
在面临粮草断绝的困境时,段增居然没有撤兵,反而选择了孤注一掷,率领大军长驱直入进攻允吾,这简直是胆大包天。
而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段增的冒险举动居然还成功了,汉军绕过有重兵防守的金城,三天内就赶到允吾,两天内攻破允吾,俘虏了韩遂。
接着,汉军又马不停蹄,一举击溃张横、梁兴二人率领的叛军主力,并且迫使阎行投降,整个金城郡全部落入汉军的手中。
这一切,若不是斥候信誓旦旦的保证消息无误,在场的马腾等人还以为这些都是讹传。
一想到曾经威名赫赫的韩遂如今都被段增彻底击败俘虏,便是如今陇西叛军同样实力强劲,也难免会感到恐惧。
“诸位将军都说说吧,如今段增威名震动凉州,将士们都有些恐慌,咱们该怎么办?”马腾的声音不疾不徐,至少在表面上看去还是很镇定的。
“要我说,咱们不如先退回陇西吧?”宋建当即就答道。
他是真的有些怕了,这次前来围攻汉阳郡,他原本就只是想来占占便宜,如今一看汉军如此强大,顿时心生怯意,想要退回老巢。
“退回去?此时若是后退,只会让汉军威名更盛,而我军士气也会受到更多影响。以后大家一遇到段增,或许就会感到畏惧,这样的仗还怎么打?”马腾忍不住皱眉道。
“那你说怎么办吧?”另一个叛军首领王国沉声问道。
“以本将之见,咱们应该立即消灭杨洪,然后与汉军决一死战;汉军如今看上去声威赫赫,但他们接连长途奔袭,士卒们早就疲惫到极点,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咱们集中兵力奋力一击,定能取得胜利。”
李文侯迟疑道:“这个有些武断了吧?汉军的确很疲惫,但是他们如今夺取了金城郡,有金城郡的粮草作为供给,根本不必急着与我军决战,若是他们像平襄之战时一样,坚壁清野,坚守不战,到时我军该怎么办?”
李文侯对汉军的深沟壁垒战术可谓记忆犹新,当初段增第一次领军出征时,就是与李文侯对阵,那时李文侯就领教了段增的这种战术,深知这种战术不好对付。
马腾也有些皱眉,沉声道:“但除了主动出击外,咱们也没别的办法,若是任由汉军休整的话,咱们很可能被其各个击破啊!”
马腾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若是不趁着现在与汉军决战,等到汉军恢复过来后,谁能打得过他们?
那些羌人部族首领们听了也都道:“难得我军汇聚在此,若是此时不集中兵力击败汉军,等将来咱们都要被汉军各个击破。”
一时间,在场的众将也都同意了这个观点,必须趁着现在的时机,彻底击溃汉军,决不能坐以待毙。
不过在具体战术方面,大家却不赞同主动出击,而是想要以逸待劳,让汉军主动来攻他们。
马腾提议道:“上次汉军围攻平襄时,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诱使我军主动来援;不如咱们也效仿他们,来个围点打援,迫使汉军主动前来,大家觉得如何?”
“围点打援?”李文侯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上次咱们就是用此办法对付耿鄙的。”
王国却问道:“围点打援是不错,但问题是咱们围攻哪个点?若是围攻杨洪的话,大家可别忘了,杨洪乃是运粮队,他们的粮草充足,足以坚守很长时间。若是段增根本不理会,又该如何?”
马腾冷漠道:“那就强攻!只要咱们打得杨洪无法坚守下去,段增自然不能再坐视不管。等到他率军来救援,咱们再奋力进攻,定能取胜!”
“这,这要付出多大代价啊?”宋建有些胆战心惊的问道。
“都到这个时候了,岂能还畏手畏脚?只要能取得最后胜利,哪怕付出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