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nuoweng.com
字:
关灯 护眼
Nuo翁小说网 > 北宋大相公 > 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手
推荐阅读:

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手

北宋大相公汴梁时月第五百二十六章高手汴梁,比武大会现场。

徐方。此时站在富绍隆面前的这个男人,他的名字已经被陆垚等人记起。之前的比武招亲大会当中,徐方便是独自参赛,最后寻了两个人一同对富绍隆进行围攻,只不过因为临时的队伍没有什么配合,加上当时的富绍隆功夫了得,最终败下阵来,惨遭淘汰。但是今天,这比武大会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场上只剩下十个人,而且富绍隆的体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消耗。就在大家打算对富绍隆和一旁的黎成决定发起围攻的时候,徐方倒是站了出来,他表示,和富绍隆之间,要进行一个一对一的对决。看样子,徐方是势在必得。因为之前三人围攻富绍隆而后被打败发生的非常快,再加上当时陆垚和方庄等人,也没有太多去关注富绍隆那里,毕竟他们当时自己也是参赛队员。所以,对徐方的印象也比较片面一些。不过,既然他敢站出来挑战富绍隆,说明他对自己和富绍隆的功夫一定是有所了解的,绝对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对富绍隆发起挑战。本来,这比武大会索然无味的围攻阶段,却因为徐方和富绍隆的一对一,再一次变得精彩起来。

“你们觉得,谁会赢?”陆垚问道。

曹诱说道:“不好说,这徐方敢站出来,说明他的实力一定不一般。”

“但是我觉得如果是一对一的话,富绍隆不一定会输。”韩文远其实从比赛一开始,目光就放在了富绍隆的身上,关于之前比武招亲大会的事情,自己的父亲韩永合与他说过一些,其中就提到了陆垚与富绍隆的对决。陆垚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说,不过韩文远倒是对这个能够在当时和陆垚不分上下的富绍隆十分感兴趣。今天这比武大会进行到现在,富绍隆的表现,韩文远都看在眼里,若是单论一对一,恐怕没有人会是富绍隆的对手。

金台和方庄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和富绍隆有过交手的方庄,他觉得富绍隆的胜算会大一些。不过金台看上去倒是非常欣赏徐方主动站出来挑战付绍隆的勇气。

擂台上,徐方和付绍隆简单交流了几句,双方也就都摆开架势准备对攻了。

当看到徐方双脚一前一后,双掌摆开的架势后,陆垚倒是十分惊讶。“这是,太极拳!”陆垚一声惊呼,同时也明白了,为何徐方有勇气去挑战付绍隆,太极讲求以柔克刚,并非以快拳为主。所以,其实太极拳并不适合与其他人形成配合去围攻别人,反倒是在一对一当中可以做到化解对方的进攻。所以,之前比武招亲大会的时候,徐方虽说被付绍隆淘汰了,但是实际原因,在于方法和自身修炼的武功不适合用在围攻当中。

太极拳属武术一大拳系。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根据文献和口头资料,王宗岳的遗作,是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武澄清,在任职河南省舞阳县县令时,得于县属北舞渡镇家盐店,时间约在清咸丰二年或稍晚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有无王宗岳此人,研究者迄今尚无定论,近十余年来有人还提出《太极拳论》是武禹襄的化名之作。不管上述议论谁是谁非,有一点可以肯定: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原件,谁也没有看到过。武禹襄的长甥李亦畲于光绪七年将王宗岳武禹囊的拳论和自身体会,手书三册传世,俗称“老三本”。自藏本封面题名《太极拳论》,下注“后附小序并五字诀”。赠郝和本封面题名《王宗岳太极拳论》,下注“后附小序并五字诀”。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太极拳理论著述。“太极拳”之名、王宗岳和武禹襄的拳论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均首先出于此抄本。

1928年定稿的《清史稿》,在《卷五百五列传二百九十二艺术四》中记载:“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自山西王宗岳……至清末,传习者颇众云。”这是太极拳之名见诸官方史书的最早记载。说“河北有太极拳……传习者颇众”,证明永年人杨禄禅、武禹襄所传拳术已正式定名为太极拳了。

关于太极拳的创立,其实众说纷纭。

原始太极拳法最初出自中国的老祖宗轩辕黄帝。他根据蛇和喜鹊相斗的形态创出此拳法。中国道教邋遢派所传老拳谱上有这么一段话:“黄帝隅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援。鹊攻中,首尾连。黄帝一见非隅然,从此留下太极拳。”老拳谱上记载着各种拳势动作的形成过程及创编人和创编的时间地点。还记载着演变出的多种拳法,如吕洞宾祖师创编的“吕式太极拳”,陈抟老祖创编的“华山太极拳”……原始太极拳十三式名称:“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

习练原始太极拳有三个特点: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融合方为灵;在技击上主张以静制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神明境界。

民间流行着一首歌谣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玉皇上帝,正坐当筵。帝君真武,列在两边。三界內外,亿万神仙。传与拳术,教成神仙。”老君即老子,宓子即老子高徒宓喜。老子教的拳是武当拳,也可能是早期的太极拳。老子“贵柔”,他说:“柔弱处上”。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即是强调柔和放松,其体现了老子的“贵柔”思想。而“四两拨千斤”更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这一精神。后人在练拳时领悟出分清虚实,刚柔相济等心法……

老子《道德经》一文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是效法自然的,就应顺乎自然规律自成法则。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乃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的变化越是伸展,离道就越远,而最后终归要收敛,返回于道。换句话说,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

据说张三丰就是以老子的本体说作为他创拳的理论基础。他在创拳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道法自然的法则,按照“顺其自然”的规律行拳。创下的原式太极拳均以圆弧轨迹为主,在行拳过程中或平圈、或立圈、或斜圈、或止圈、或倒圈、或半圆……均走弧形,变化多端。

有人说太极拳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而少林拳是古代步兵的枪法、刀法。古代骑兵的枪、刀的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模拟训练就是骑兵训练的基本方法。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与步兵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需要做到分清虚实与刚柔相济等,而这些都是太极拳的特点。战马食量大,豆子、麦草都需要,不宜饲养,所以骑兵的数量少,骑兵的格杀术流传得更少。与之相对,少林派的步兵格杀术就广泛流传,后来形成了“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弟子甲天下”、“天下功夫数少林,刚柔相济化太极”之称。

程氏太极拳创始人为南北朝梁时人韩拱月。歙州太守程灵洗得其传,并以此训练士卒,幸免侯景之乱的进犯。500年后传至程珌。珌精易理,改名小九天,共十五势。有《用功五志》、《四性归原歌》。

宋氏太极功,唐朝许宜平所创。许为江南徽州府歙县人,隐城阳山,结庐南阳。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入市,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据说,李白曾访之不遇,题诗《望仙桥》而归:“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许宜平传太极共三十七势,故名三世七。亦名长拳。传至第十四代为明之宋远桥。记有《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流传至今。并传《八字歌》等五篇要诀。至近代辛亥革.命时期,宋氏后人宋书铭将宋氏拳谱公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