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nuoweng.com
字:
关灯 护眼
Nuo翁小说网 > 妩媚的人生 > 第556章 孟玉楼当初为啥执意要嫁西门庆
推荐阅读:

第556章 孟玉楼当初为啥执意要嫁西门庆

在金瓶梅这本书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那便是孟玉楼的改嫁。孟玉楼先后改嫁了两次。第一次是由南门外贩布的杨家,改嫁西门庆,第二次是由西门庆家,改嫁本县知县的儿子李衙内。

孟玉楼第一次改嫁,是由一位叫薛嫂的媒人撮合而成。薛嫂,是位经常在西门庆家里走动的媒婆。不做媒时,便卖些翠花首饰之类为生。跟西门庆比较熟惯,所以对西门庆家里的情况熟得很。她见西门庆时是这样说的:“……她男子汉去贩布,死在外边。她守寡了一年多,身边又没子女,只有一个小叔儿,才十岁。青春年少,守她什么!有她家一个嫡亲姑娘,要主张着她嫁人。”

照此来看,孟玉楼的男人是意外死亡。西门庆跟孟玉楼第一次会面时,两个曾互相问到年龄,孟玉楼自言是三十岁,西门庆自言是二十八岁。古代,特别是汉、唐以后,女子嫁人,通常都是十三四岁。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34年,专门发布诏书,规定男年龄十五、女年龄十三岁以上,就须婚嫁。宋代也延用这一规定。当然,比十三四岁大些出嫁的,也有,但相对比较少,通常也不过十六七岁。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孟玉楼的丈夫是在跟孟玉楼结婚十几年之后死的。那么,他们为什么结婚这么长时间都一直没有子女呢?显然,这一点极不正常。是孟玉楼丈夫的问题?还是孟玉楼自己的问题?不得而知。不过,孟玉楼嫁了西门庆之后,也没有怀胎生子,再改嫁李衙内时,年龄是三十七岁,两人好的如胶似漆,但也一直没有怀孕生子。在书第九十一回,薛嫂跟陶妈妈拿了孟玉楼的生辰八字,请路边一位算命先生测算时,那先生说孟玉楼“直到四十一岁才有一子送老。”如此看来,她这辈子也就只有这么一子。至于后来果然生没生这一子?书中没有再作交代。但这件事说明,有关孟玉楼生产的问题,没有出在孟玉楼的身体上,而是出在她的“命”上。这命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她真有如此之命,而是作者给她安排了这样的命。

作者为什么安排孟玉楼到四十一岁才生子呢?仔细想想,便能明白,无非两个原因。其一,这多半儿是为了前面情节的需要,是为了她的这两次改嫁,能够做到无牵无挂;这样,她的两次改嫁,便能够合理、合法,不受诟病。其二,是为了诠释作者提出的,不作恶,便有福报的思想;孟玉楼在“酒、色、财、气”,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不贪,理智,才能有这样的福报。这便是作者著书的用心之处。

孟玉楼第一次改嫁,除了没有子女牵挂,青春年少,这两件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那便是“她家一个嫡亲姑娘,要主张着她嫁人。”这位杨姑娘为什么要主张着孟玉楼嫁人呢?按薛嫂对西门庆的说法是这样的:“这婆子守寡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侄男侄女养活。这婆子爱的是钱财,明知侄儿媳妇有东西,随问什么人家她也不管,只指望要几两银子。大官人家里有的是那嚣缎子,拿一段,买上一担礼物,明日亲去见她,再许她几两银子,一拳打倒她。随问旁边有人说话,这婆子一力张主,谁敢怎的!”这位杨姑娘,显然是杨家最年长者,代表着家族势力,她的权威性,是受当时法律保护的,这种情况下,她就可以代表杨家的主事人出面。另外,她敢主张孟玉楼这位侄儿媳妇出嫁,说明当时年轻寡妇改嫁,也是受法律允许和保护的。否则,她不会这么理直气壮的兜揽这件事情。当然,杨姑娘竭力主张孟玉楼改嫁,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得到钱财。这一点,是她从自己生存的需要出发,考虑的。她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只靠侄儿侄女养活,如今侄儿死了,自己再伸手向跟自己情况相似的,也是守寡的侄儿媳妇儿孟玉楼要钱养活自己,显然很不现实,她不仅张不开嘴,也伸不出手。纵使能张开嘴,也伸出手,恐怕也要被亲戚、邻居耻笑。所以,从现实考虑,她只有主张着孟玉楼改嫁,才能从中以家长的身份得到一份礼金,以解决自己在养老问题上的窘境。这是由当时残酷的现实造成的!前文中,在讲到潘金莲的故事时,也曾提到,潘金莲父亲早逝,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为了生活,潘妈妈在潘金莲九岁的时候,便把她卖到王招宣府去当婢女,后来,在潘金莲十五岁时,王招宣死了,潘妈妈又去把潘金莲争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给张大户。卖儿卖女,本就是无奈之举!潘金莲先后被潘妈妈卖了两次,都是潘妈妈为生活所迫的举措。可能正是如此,之后,我们会看到,潘金莲在西门庆家里得势以后,对潘妈妈的到来,一向都表现的没有热情,甚至有些寡淡。

另外,这位杨姑娘竭力主张孟玉楼嫁人,有没有同情孟玉楼处境的意思?书里没有明说。因为金瓶梅这本书,重点是从人对“酒、色、财、气”,这四样的贪欲所造成的危害,来警示世人。所以,其他方面,通常表现的并不明显。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杨姑娘年轻丧夫,守了大半辈子寡,没有生活来源,肯定对寡妇生活的艰辛深有体会。当初,她自己没改嫁,不知是因为羞于改嫁,还是为了尊从封建礼教,或者是因为容貌差,没机会改嫁;总之,守寡的生活,她定是深有体会,到老年,对改嫁便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因此,才主张孟玉楼改嫁。正如孟玉楼出嫁前一天,要把自己的东西往西门庆家抬时,张四带人拦阻,杨姑娘出来说的:“……她身边又无出,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叫她嫁人做什么?”这话显然是公理,立刻得到众街邻的高声回应:“姑娘见得有理!”可见,孟玉楼这种处境,这种改嫁,在当时,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事情。所以,孟玉楼改嫁的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以上,便是孟玉楼改嫁西门庆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当时的大环境是支持改嫁的。所以,孟玉楼的丈夫死了一年后,孟玉楼便动了改嫁的心思,并赋予行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孟玉楼是个非常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在孟玉楼改嫁时,媒人给她介绍了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庆。一个是大街坊儿子尚举人为继室。按张四的说法,这尚举人:“是诗礼人家,又有庄田地土,颇过得日子,……”又说西门庆:“他家见有正头娘子,乃是吴千户家女儿,……况他房里又有三四个老婆……”

两者比较,西门庆是个大财主,有钱人。而尚举人,不仅有钱,还是官二代。条件似乎是尚举人略胜一筹。再看家里的情况,孟玉楼嫁到西门庆家,是个妾,因为有吴月娘这个正头娘子。而嫁给尚举人,则为继室,也就是正妻。跟吴月娘的情况一样。另外,西门庆虽靠钱,能把持官府,但尚举人的父亲本就是官府中人,而且尚举人,已经是个举人,离做官也就一步之遥,说不定哪天便做官了。还有,举人,都是饱学之士,读书人。而西门庆,是一个没多少文化的混混。可,奇怪的很,孟玉楼偏偏就愿意嫁给西门庆,不愿意嫁给尚举人。这貌似就是缘分吧!

其实,我们仔细阅读,便会发现,孟玉楼之所以一心一意要改嫁西门庆,并非别的,而是看上了西门庆的容貌,和他一个当面的许诺。且看西门庆第一次被薛嫂带着去见孟玉楼时,书中是这样写的:“西门庆开言说:‘小人妻亡已久,欲娶娘子管理家事,未知尊意如何?’那妇人偷眼看西门庆,见他人物风流,心下已十分中意,……”待问了年龄,喝了茶,西门庆便把插定拿来放下,孟玉楼也不阻拦,薛嫂乘机让西门庆说了迎娶的日子。孟玉楼便说:“既然如此,奴明日就使人对姑娘说去。”待薛嫂说西门庆已经见过杨姑娘,杨姑娘很乐意,孟玉楼马上又说:“既是姑娘恁般说,又好了。”

所以,照此看来,孟玉楼找对象,不看财,不看势,只看容貌。可见,也是个“帅哥控”。这便是贪“色”。因为贪“色”,迷了眼睛,蒙了心,结果错嫁了西门庆。这一点,作者也是在强调“色”欲对人的危害。孟玉楼有贪“色”的心性,在后面第二次改嫁时,也有证明。那便是她跟李衙内也是一见钟情。第九十一回,孟玉楼听说李衙内找人来提亲,便有这样的文字:“那日郊外,孟玉楼看见衙内生的一表人物,风流博浪,两家年甲多相仿佛,又会走马拈弓弄箭,彼此两情四目都有意,已在不言之表。但未知有妻子无妻子,口中不言,心内暗度:……”可见,这一回,孟玉楼还是见貌起意。

然后,就是孟玉楼轻信了西门庆亲口对她的那个许诺:“妻亡已久,欲娶娘子管理家事”。这句话,便是许诺,要娶孟玉楼回家做正妻,并管理家事。孟玉楼得了这个承诺,又见西门庆貌似潘安,便色迷心窍,不听张四的劝阻,执意嫁给了西门庆。结果到了西门庆家里才发现,事情果如张四所言,上面除了有一个正头娘子吴千户女儿,还有一个李娇儿做二房,只把她安排为第三房。而且家里的事务也由吴月娘管理,进出财物,也是李娇儿负责。说到感情,那西门庆更是一年也进不了她屋子几回。所以,孟玉楼便感觉自己是被西门庆骗进门的,因此也时时跟西门庆提起,表达不满。但又无奈。只好忍气吞声的委屈着过下去。

有了这一次被骗的前车之鉴,孟玉楼再次改嫁李衙内时,便清醒了许多,虽然同样迷恋李衙内的容貌,但对李衙内家里的实际情况,却是问的一丝不苟。且看陶妈妈来说媒时,孟玉楼的发问:

“玉楼笑道:‘妈妈休得乱说。且说你衙内今年多大年纪?原娶过妻小没有?房中有人也无?姓甚名谁?有官身无官身?从实说来,休要捣谎。”陶妈妈道:“……”玉楼道:’你衙内有儿女没有?原籍那里人氏?诚恐一时任满,千山万水带去,奴亲都在此处,莫不也要同他去?”陶妈妈道:“……”这孟玉楼被陶妈妈一席话,说得千肯万肯,一面唤兰香放桌儿,看茶食点心与保山吃。因说:‘保山,你休怪我叮咛盘问。你这媒人们说谎的极多,奴也吃人哄怕了。’陶妈妈道:“好奶奶,只要一个比一个。清自清,浑自浑,好的带累了歹的。小媳妇并不捣谎,只依本分做媒。奶奶若肯了,写个婚帖儿与我,好回小老爹话去。”玉楼取了一条大红段子,使玳安交铺子里傅伙计写了生时八字。”

看这一连串的发问,打听的多么详细。可见,孟玉楼是吃一堑长一智了。不过,这一次,她虽问的多了一些,结果还是听那陶妈妈一面之词,便答应下来。这一智,让人感觉长得并不大。所以,还是有再次被哄骗改嫁的嫌疑!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陶妈妈说:“没有大娘子二年光景,房内止有一个从嫁使女答应,又不出众。”结果,孟玉楼嫁过去才发现,这个使女早跟李衙内通了房,而且并不省心,每天在家闹腾,也颇叫她烦恼。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原因,还是得骂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把妇女约束在家中,不得出门,上哪打听那么多信息去。所以,事情的真相,往往就在媒婆们的那一张嘴上。受哄骗者自然不在少数。所以,孟玉楼对陶妈妈所说的这一句:“保山,你休怪我叮咛盘问。你这媒人们说谎的极多,奴也吃人哄怕了。”读来,实在叫人泪目!

孟玉楼在西门庆家里从三十岁,一直熬到三十七岁,再次改嫁,整整七年多的时光,就这么流逝了。所以,在嫁人这件事情上,孟玉楼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绝对不能草率!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这样,才不至于将来后悔莫及!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被对方的容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也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蒙蔽了自己的心灵!

总之,在孟玉楼改嫁西门庆这件事情上,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对我们认为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的人生,有非常大的警醒作用。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