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多,狄仁杰从一介小小的法曹,到代刺史,最后到实授并州刺史,一越成为正四品上的大员,并不完全因为他过人的才能。
更为主要的是,李贤对他的欣赏及支持。狄仁杰的仕途中,贵人有两个,一位是阎立本,另一位便是雍王李贤。知遇之恩不得不报,所以这是他一生第一次盲从。
而李贤正是看出了狄仁杰在颇有异议的情况下,硬是摁下本心,选择了信任他,这让李贤的心里暖暖的,所以很有必要把他留下来,好好聊聊。
“怀英啊!许昂、裴炎站出来,本王一点都不奇怪。可你,与蔺仁基相交颇厚,应是不顾交情,支持本王,这让贤颇为感动啊!”
“殿下,臣与蔺长史是好友不假,可公事、私事,臣还是能分得清的。既然殿下把臣留了下来,容臣多问一句,您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这一年多的交往中,狄仁杰很是清楚,雍王是个有公心的人,从来都是把朝廷的利益放在个人之前。
就比如说,他到北都之后,就为遭灾的诸州、县,争取了免赋三年。皇帝虽然不悦,但也捏着鼻子认了,且雍王还不许别人提及,懵懂的百姓将好都记在了皇帝的身上。
历朝历代的皇子,从来都是以争宠为第一,谁会像他这样出力不讨好。不少人都觉得这位王爷是个缺心眼,但狄仁杰却对他另眼相看。
“怀英,本王呢,从来没有把成外人,到并州之后的政务,你也都一一参与了。”
“可本王今儿也明着告诉你,目下的大唐已经被一场场胜利麻痹了!即便安西四镇陷落就是典例。”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他们已经丧失了理性的判断,进去之心,以为大唐的盛世可以经久不衰。......”
这很危险,如果人人都麻痹大意,那大唐就是盛世孕育危机,将来要面临的就不仅仅吐蕃这样的外敌了。
内部的消沉,将彻底消化唐人勇武的士气,大唐也就消沉在靡靡之音中无法自拔,并一步步走向无尽的深渊。
以官场为例,比之贞观一朝,到现在才过了多久?狄仁杰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他心里应该有一杆秤。
那个时代的人,人人都朝气蓬勃,有着一股开创基业的豪情,不知疲倦的催动国家昂昂向前。现在呢?就他妈知道捧着祖宗的牌位过活,坐享其成了。
以这次安西陷落为例,朝中那么多有为之才,难道看不出来那的局势,看不出来西域诸国和吐蕃的狼子野心?
他们当然能看出来,之所以坐视安西四镇沦陷,还不是为了朝中那点勾心斗角,你搬我一步,我刺你一刀,李贤不觉得这有什么意思。
再看看薛仁贵带出去的人马,区区十万之众,硬撼吐蕃及西域诸国,即便薛仁贵在怎么勇冠三军,好虎也架不住群狼吧!
与李勣单纯的军事观点不同,“先知先觉”的李贤,更认为这是一种掺杂了政治成分的战争,这种战争的代价,就是薛部十万将士的性命。
薛、郭将帅之间的矛盾再大,在这种背景下也是小毛病,况且还有那么多原辽东军的将士,作为他们的同袍,李贤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可是殿下,这种事绝对瞒不过二圣,没有他们的点头,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