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的城市呀,是有生命的。不,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执行官邹着眉头说道。
660笑道:“您这是盖亚假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过我其实是相信盖亚假说的。我在工作实践中其实也一直遵循盖亚假说的指导。不得不说盖亚假说很伟大也很实用,在它的指导下基地取得了很多成果。不过对于城市,您有些什么见解呢?”
执行官说:“这些见解其实一开始都是阅读他人文献获取来的。不过有些确实很有借鉴意义,然后这些见解又在我的脑子里相互融合,于是就成了我自己的见解了。在我看来,管理好一个城市其实有点像养大自己的孩子。你需要用心去体会这个孩子。”
经济史家保罗·贝洛赫在《城市与经济发展》一书的开篇写道:“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比城市的兴起更令人着迷了。没有城市,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
城市之于文明,是容器,也是坐标。迄今为止人类最有趣的故事,都发生在城市里。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每一次文明的繁荣,都会留下一座繁华的城市。这些城市一起,穿越时间的长河,连成历史的坐标。
城市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坐标,现代经济的载体,是因为城市是和人类文明一起生长的。具体说,城市不仅能吸纳文明进步的成果,还把这些成果记录在自己的基因中,并随着进一步的文明进步而生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筑、主要设备,记录着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城市的功能机构,比如教会、政府、公司、行会等等,记录着当时最先进的制度成果。不仅如此,城市还用文字资料把这一切整理下来,以备后人学习、使用、改进。通过这些记录,城市保留了人类文明的最优秀发现,随着人类文明一起进步。
城市的基因,是两套网络结构,一套是基础设施网络,一套是功能机构网络,双网叠加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螺旋。城市的这一双螺旋结构,就像是生物体的基因,记录着一个城市迄今为止的所有文明成果,也决定了一个城市未来的生长和发育。
静态看,城市有一系列特征,包括政权的节点,人口和工商业的聚集,多个市场的网络交织,功能复合体。动态看,城市是生长的生命体,基础设施网络和功能机构网络记录了城市生长演化的历程,是城市生长的基因。……
城市里的电路、公路、水管等就类似于海岸线、血管,会以一种超越直线的维度进行发展,最终形成以线代面的发展成效,即规模更大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更高,即消耗的更少,并且由于基础设施完备而吸引更多的人、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使得生产更多,生产-消耗所得到的积累也会不断增加,构成正循环,最终形成超大城市。
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也是城市发展速度的体现,简单考虑一个信息交流模型,即假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次数只计算1次,即两个人的交流次数为1,那么三个人的交流次数则为3,n个人的交流次数为n*(n-1)/2 ~ n^2,即信息的交流频率随幂律增加,更多的交流意味着更多的想法、创意被创造出来并得以实践。
城市超线性增长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经济增长的速度(几何级数)>成本增长的速度(算术级数),幂律指数近似于1.15,超出来的部分用于进行再建设来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形成马太效应,类似于j型曲线。……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城市的规模效应远远高于其中的动物,植物,以及公司。这也是我们不断建设大城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