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森知道,徐佑完全可以选择去研究一些相对简单,也更容易获得成果和光环的课题。
但徐佑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
包括徐佑之前想要在《Nature》上退稿,包括徐佑参与到海岛计划,以及到肃州卫星发射中心实习的事情。
可以说,徐佑选择的,是一条极其艰难的路。
但在这充满荆棘的路上,徐佑却能够怡然自得,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这之后,徐佑开始了下一个课题的准备,并撰写着新课题的科研项目申请。
有了之前的成功,徐佑相信,这一次的项目申请,应该会顺利一些。
徐佑不知道的是,关于自己在PRL上发表有关高温超导机理的事情,内部已经做出过讨论了。
本来,他们对于徐佑并没有抱有如此大的信心。
毕竟再怎么说,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能够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虽然徐佑的未来一定是十分光明的,可谁也不会把现在的徐佑,就当作中流砥柱去看待。
但在徐佑发表了这篇论文之后,他们知道,事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普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个理论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
而科研圈子的人,知道徐佑已经逐渐接近,去发现超导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体了。
这个理论诞生的意义,是远比偶然间发现几个超导体要大得多的。
在收到徐佑新的项目申请之后,内部并没有决定去批准徐佑的这个申请。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徐佑会发现新的、超导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材料出来。
只是,他们觉得,这个项目的开展,应该更加详细的去筹划了。
这一天,乔森联系徐佑,让徐佑来办公室一趟。
见到乔森,徐佑问道:
“乔老师,项目申请已经有回复了吗?”
“徐佑啊,这次项目的等级,可能要不同了。我们要在蓟京开一个会,详细的讨论这个事情。”
听到乔森的话,徐佑也有些始料未及。
想了想,徐佑说道:
“乔老师,这次不会也是像海岛计划那样,成为一个保密项目了吧?”
“可能没有海岛计划的规模那么大,但性质估计是差不多的。”
相比量子计算机,超导材料并不需要涉及到那么多不同的领域。
但从意义上来讲,可能比量子计算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更加深远。
到了会议的时间,乔森带着徐佑,来到了开会地点。
这一次会议的规模,相比海岛计划那一次,确实要小了很多。
除了乔森和徐佑之外,蓟大并没有其他人受邀参与进来。
而在与会人员之中,徐佑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来自于菁华大学的费清教授。
费清教授是做纳米材料的专家,看得出,这次的会议,主要还是与凝聚态物理以及材料领域相关的。
费清和乔森并不熟,但却认出了徐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