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刚一进院,便看到一个白发老妪正在院中喂养小鸡,杨凡忙笑着打了个招呼:“伯母,你近来可好?”
“是子山啊!我身体还行。”
这位就是太史慈的老母亲,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虽然头发都白了,但脸色红润,气色还不错。
杨凡自来熟的走了过去,随手递上两只野兔:“伯母,这是我昨日猎的野兔,特来孝敬你老人家。”
太史慈的母亲笑道:“来蹭饭就蹭饭吧,说的这么好听,到时候这两只兔子还不是有一多半都装进你的肚子。”
杨凡打趣道:“谁让伯母做的饭菜那么好吃呢?”
说话间,杨凡把野兔放下,四处看了看,见水缸里水不多了,杨凡急忙去打水,一会又帮着打扫院子。
扫帚、簸箕、这些常用的工具平日里放在何处,杨凡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太史慈的母亲也不阻止,任由他插手帮忙,搬到河东有两年多了,杨凡经常来家中做客,跟太史慈年岁相当,脾气相投,两人相处的亲如手足,如果不是杨凡当了黄巾贼,太史慈的母亲说不定早就把他当成自己儿子了。
“子山,听说朝廷册封你做了将军?”
太史慈的母亲一边收拾野兔,一边随口问道。
杨凡道:“是啊,伯母不是老教导我走正路,做善事吗?你看我现在也算洗心革面,归顺了朝廷了吧?”
太史慈的母亲赞许的点点头:“这就对了,虽说之前你们是被迫做了黄巾,但能及时回头,重归正途,伯母很欣慰。”
杨凡半开玩笑的说:“那让子义过来帮我,伯母现在应该没意见了吧?”
太史慈的母亲抬头一脸慈祥的看着杨凡,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却让杨凡心里打起了鼓。
好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都被老人家给看穿了。
太史慈的母亲道:“我可不希望慈儿整天待在山上。”
杨凡道:“都是为朝廷效力,在哪里还不一样,你看我,平日里操练兵士,保境安民,前不久来了一伙匈奴人,在永安县杀人放火,做尽了丧天良的坏事,我和子义携手并肩,一起灭掉了来犯的匈奴人,真是太快人心,子义文武双全,武艺超群,总不能整日让他闲着无所事事吧。”
“好了,我去做饭了,待会慈儿就回来了,他去镇上了。”
太史慈的母亲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拿起收拾好的兔肉走进了厨房。
杨凡并不气馁,反正日后有的是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母子两人会松口。
饭菜刚做好,门前便传来了马蹄声,不一会,太史慈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子山,你来了!”
“是啊,反正伯母做的饭菜好吃,又不用花钱,不来白不来。”杨凡没皮没脸的说道。
正好被厨房里走出来的老人听到,太史慈的母亲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隔三差五就来家里蹭饭,每次都是不请自来,从来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人。
太史慈的母亲的虽然一向对山贼草寇甚是痛恶,可对杨凡却没有丝毫的成见。
因为自从来到河东后,杨凡所做的一切,老人家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