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会抑制自养型微生物的数量,让自己的数量得到增加,不得已自养型就会前往更远且没有微生物的区域进行繁衍。
然后,在这个新区域里,就会重复上演着曾经发生的事情,一批又一批的失败者会逃向有自养型微生物大量繁衍,且没有大战胜利者的地方。
这就是循环,正是这种‘你追我赶’的循环,微生物很快就占据了星球海洋的每一个地方。
然后呢?当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被微生物覆盖,自养型微生物就会没有任何活路了吗?
并不是,在后续的微生物大战中,那些胜利者可以说并没有接触过自养型微生物。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随着微生物全面占领整片海洋,一种相当戏剧的情况就出现了,胜利者会专门去攻击失败者的异养型,对于远比失败者还要弱小的自养型视而不见。
这样一来,微生物界的平衡就建立了。
那么,微生物发展到这一步就停止了吗?
显然不是。
生命是很奇妙的,每一次的自我复制,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生命在进化道路上的投票。
当这种投票积累到一定程度,进化也就发生了。
这为以后细胞壁,细胞核,细胞器……等千奇百怪的微生物能力出现提供可能。
虽然目的都是为了生存,但基于想法的不同,计划的路线也不相同。
有的微生物会进化攻击能力,也许是能轻易破开细胞膜的酸液,亦或者蛋白质尖刺,再或者干脆就是放大自己的形体,直接将对方包裹进自己内部分解。
有的微生物是进化自己的繁衍能力,以求在数量上取胜——打不过你我还生不过你?
这类型的微生物基本上会大幅度的削减自己的基因链长度,长度越短,基因复制的时间也就越短,数量的增长自然就会变快。
不过,这种方法在霍古看来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地球上基因链最短的微生物就是病毒,那么病毒是什么类型的微生物?异养型。
这恰恰也就说明了,自养型在数量上存在优势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些微生物,会想方设法的去拓展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朝着这种方向进化自己的能力。
以此为契机,自冰河时代之后,第一批登陆地表的原土著生物也就出现了。
它们生活在与水相近的岸边,分解那些坚硬的岩石和砂砾,并加以加工,肥沃的泥土就此诞生。
这其中,最让霍古感到在意的,还要是在这个异养型微生物横行的星球上,称霸一片水域的某种自养型微生物。
这种生物,霍古在地球上也曾经见过——蓝藻。
曾经地球上最底层的微生物,此刻,属于这个星球上最为强大的自养型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