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由大唐皇帝李世民率领7万主战军团,出临渝关(山海关)后,从正面攻击高句丽。
除过西路的李靖没有辅助兵团外,李世民中路后续部队辅助兵团15万人,刘仁轨东路大唐水军后续部队辅助军团5万人,也都整装待发。
李世民出征之时,夏雪抱着孩子一直送到潼关,两人深拥许久,泪流满面,难分难舍。说好如果军务不紧急时候,每天都要通过电报互通信息。
“老公,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会胜利凯旋的!”夏雪望着渐渐远去的李世民的背影轻轻地说。
隋朝三次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寒风吹来,京观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召唤。
公元631年7月,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山海关进入高句丽境内,立刻派司马长孙师毁掉这个京观,将隋军将士的尸骨一一收殓安葬。
高句丽 莫离支 渊盖苏文,利用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用了十六年的时间在东北自扶余城(后世的吉林四平), 南至大海修的一条长达千余里的长城作为屏障,以此作为对抗唐.军的本钱,两国之间剑拔弩张。
渊盖苏文这时以东方盟主自居,决定与唐朝进行全面对抗,渊盖苏文还遣使前往漠北,用“厚利”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打算在北面对唐朝进行牵制。在战备方面一面加固高健武时代建造的“长城”,一面在辽东和鸭绿水以及干山山脉之间广大地区集结兵力,构筑军事据点,并大力加强辽东城(后世的辽宁辽阳)、白岩城、扶余城(后世的吉林四平)、新城、盖牟城(后世的辽宁抚顺)、安市城(后世辽宁盖州东北)以及乌骨城(后世的辽宁凤城)、卑沙城(后世辽宁普兰店西南)等诸城的防御力量,以此作为第二道防线,企图封锁唐.军的水陆进攻路线和登陆港口,并在这些地方实行坚壁清野,企图在唐.军粮饷匮乏之时乘机反攻。
唐太宗李世民以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民部侍郎崔仁师副之,专责燕赵大地诸州的粮草运输;命太仆少卿萧锐运输中原诸州粮饷入海,贮于乌湖岛中,以供水军之需。
李世民下诏布告天下,陈述了这次东征高句丽的五条必胜之道:“一曰以大击小,二曰以顺讨逆,三曰以治乘乱,四曰以逸待劳,五曰以悦当怨”。用以动员民众,增强士兵必胜信念。
至此,可谓是万事俱备,战争的号角已经开始吹响了。
李世民知道高句丽国不比草原汗国,只要军dui战斗力强劲就可以解决一切。在高句丽国中有大量的要塞式城堡,战争打到后来往往就是攻城战,步履维艰。
李世民任命大将李勣为先锋,兵发柳城(后世的辽宁朝阳),但在另一方面却大造声势假装要从怀远镇(后世辽宁辽阳西北)渡辽水,因此高句丽将重兵放在了怀远这个方面,此时李勣出其不意,到达柳城后迅速北进,经甬道向通定(后世辽宁新民)进发,在高句丽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渡过了辽水,使得高句丽人依仗的辽水屏障失去了作用。
李勣这招声东击西其实也是逼不得已,高句丽在边境上大修长城,如果正面行军,那么唯一可走的道路便是辽东那著名的沼泽区,而高句丽对这一地区是严密设防的,李勣的先头部队人数不多,正面硬碰显然不行,所以只能绕道。
唐.军渡过辽水的消息传到高句丽后,举国震惊,城邑均闭门自守,不敢出击。
几日后,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将兵数千人抵达新城(后世辽宁沈阳东),帐下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余骑直压城门,城中高句丽军民惊恐骚乱,不敢抵抗。
营州都督张俭以胡兵为前锋,向建安城(后世辽宁盖州西南)进发,途中击败了前来迎战的高句丽兵众,歼敌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