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nuoweng.com
字:
关灯 护眼
Nuo翁小说网 > 盛唐太师 > 第三零五章要出大事了

第三零五章要出大事了

第三零五章要出大事了

贞观九年夏历四月中,吐蕃已经开始有了些许春意,小草吐露出嫩芽,冰雪开始融化,牛羊马匹也开始繁育后代。

勤劳的吐蕃人也开始了播种,他们将青稞的种子,随意的撒在地上,用木锄随意的扒拉几下,算是播种。

没有办法,原始的耕作技术,让他们还没有精种精收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有没有收成,有多少收成,都是万千神佛的庇佑,与他们努力或不努力无关。

在三月的时候,李靖与杨天保已经正式班师回长安,他们虽然离开了吐蕃境内,却在吐蕃留下了三个折冲府。

这三个折冲府其实并非从河源军抽调,而是由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七军抽调精锐而组建的,每个折冲府拥有五个越骑团,每个团三百人,共计四千五百人,马匹九千。

这些驻军驻军分别是逻些城,打箭炉(既康定)日喀则三等,三个折冲府全部采取波兰翼骑兵战术,以突击为主,以唐军的战斗力,这个三个折冲府足以维持吐蕃的平稳。

当然,以唐军的给养水平和吐蕃的落后生产力,要供养这四千五百唐军,压力其实不小。不过,杨天保安排这些唐军将士,平时驻军屯田,战时负责维持治安。

在逻些河河畔的米拉山下,这里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杨天保将逻些折冲府划下约三万亩坡土,可以利用逻些河的河水进行灌溉,哪怕唐人的种植技术落后,这三万余亩坡地,也可以产出三万余石粮食,基本上可以满足逻些折冲府的自给问题。

逻些折冲府的士兵们,他们本来就是优秀的农民,放下刀枪,拿起锄头与农具,一点也不含糊,这些坡地关系着他们未来的生计,所以,所有人不敢有任何大意。

他们使用的铁滑犁,是杨天保根据隋唐的曲辕犁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这种耕犁一直使用到了清代晚期,由于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耕犁改用铁辕,省去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来固定铁辕和调节深浅,使犁身结构简化而又不影响耕地功效,也使耕犁更加坚固耐用,既延长了使用时间,又节约了生产成本,也是一种进步。

在骡马的拉动下,新式曲辕犁翻过泥土,在微风的吹拂下,空气中散发出一股股泥土的芬芳。

杨天保虽然走了,他与李靖深入交谈,任为吐蕃的唐军不能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于是,逻些城也是整个吐蕃唐军的指挥中心。

无论是打箭炉的折冲府还是日喀则的折冲府,统一归逻些城指挥,在逻些城设立吐蕃都护府,而第一任都督,则是由薛仁贵担任。

虽然,这个级别与河源军副将相比,算是下降一等。不过,由于辖境更大,职权更多,反而更加重要。

薛仁贵打着赤脚,手扶着新式曲辕犁耕地,速度又快又好。

已经晋升折冲都尉周青有些诧异的望着薛仁贵:“都督,听说你出身河东薛氏,这耕地的手艺不错啊!”

薛仁贵回过头,他原本白皙的皮肤变得有些黝黑,仿佛吐蕃的普通百姓一样,又黑又粗。

他正准备说话,结果前面的骡马放了一连串的长屁,差点没把薛仁贵给熏死,他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河东薛氏以耕读传家,这是看家本事,丢不得,丢不得!”

按照杨天保与李靖初步商议的结果,吐蕃都督府的三个折冲府驻军,统领整个苏毗国所有的仆从军,是苏毗的太上皇。

只不过,责任重大,让薛仁贵有些踌躇万分。

……

杨天保倒是没有理会吐蕃的事情,他与李靖按照原路返回,最大的遗憾就是仍旧没有捉住松赞干布,有人说他逃向了泥婆逻国。

不过,以泥婆逻国的生存智慧,他们才不敢隐匿松赞干布,如果松赞干布真跑到泥婆逻,肯定会被绑起来送到李靖面前换一个小小的功劳。

也有人说他逃亡了戒日王朝,无论真假,杨天保都知道无法成全功了,最终只能返回长安。毕竟大军在外将近一年的时间,众将士思乡心切,而且时间太久了,李世民也不会放心。

就这样,他们在三月初离开逻些城。

推荐阅读: 惟我神尊 以为自己是女人的男人 [网配]原来大神是个受 重生之兄有弟攻 不要不要放开我 这坑爹的人参 大着肚子奔小康 修仙道之——躲不掉的孽缘 不能动 运动裤下的秘密